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行政执法 » 行政执法年报

2022年度六盘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报告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根据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我局2022年度行政执法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

(一)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1.强化事前公开。在局门户网站上公开行政权责清单、执法流程图、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持有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共计18人),做到所有行政行为有法律依据,不逾矩、不越权。明确事项名称、办理机构、审批机构、受理条件、办理时限、所需材料等内容。做到事前应该公开的全部公开。

2.规范事中公示。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日常执法检查时,抽取的执法人员全部具有行政执法资格,并主动出示本人的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资格证和劳动保障监察证,公示执法身份。

3.加强事后公开。建立行政执法行为事后公开机制,今年以来,凡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进行的执法检查,必须在检查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在系统中和局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同时推送至市场监管部门。

(二)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1.规范执法现场记录。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根据既定的执法文书格式,准确记录执法全流程信息。着力推进行政执法装备的配备和改善设备,在投诉举报场所和重点执法科室,严格按照规定加装监控摄像,进一步减少图像视域死角,全面客观记录执法活动;各执法科室均配备有执法记录仪、录音笔,对直接涉及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办案场所,均能做到全程音像记录,实现了一切执法活动均在阳光下运作,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执法人员执法底气。

2.严格事后记录归档。在日常执法过程后,所有摄像资料都安排专人负责存储,保留执法记录,可随时调阅查看,既实现了执法过程留痕,又提高了执法的规范性。

(三)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严格执行我局印发的《六盘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各执法科室在调查终结后作出行政执法决定前,对符合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条件的案件和事项送支队立案审理科进行审核,主要对其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进行审核,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报送局政策法规定科进行法制审查。

二、行政执法建设相关情况

(一)制度建设持续完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成立了农民工工作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建立了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联席会议制度、欠薪约谈、“两拖欠”专班集中接访等机制。

(二)执法能力持续提高。我局劳动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配备了专门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车、执法记录仪、录音笔等必要执法设备。依托六盘水市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联动指挥功能,不断加强劳动保障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建设,提升执法服务能力。2022年以来,指导全市劳动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400余户,指导用人单位依法规范劳动用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85次,随机抽查企业502户;会同住建、交通、水务、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4次联合执法检查,检查在建工程项目和煤矿企业80个,当场责令整改问题100余条,建立台账进行调度问题14条,均已整改完毕,对11家违反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且拒不及时整改的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2022年完成行政许可35件。

(三)联合打击不松懈。定期召开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联席会议,会同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共同打击欠薪违法行为,定期召开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联席会议。2022年以来,全市移送公安机关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6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49件;检察机关提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公诉2起,2名恶意欠薪责任人被判处刑罚。

(四)坚持信用惩戒。定期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推送和公示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2022年以来,已推送和公示8起。同时,严格贯彻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人员及时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并将名单传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等方面依法予以联合惩戒。

(五)坚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依托人社部欠薪线索核处管理系统、贵州省劳动维权系统及时受理核处欠薪问题举报投诉,并在局官方网站开通根治欠薪专栏,及时公示有关信息;督促在建工程项目和煤矿企业在现场醒目位置设立劳动维权告示牌,公布维权电话。2022年以来,通过各种渠道接收欠薪问题线索3900余条,均已及时核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法过程中主动亮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主动告知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内容,规范执法全过程记录,适当增加音像记录,确保执法透明公开,对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确保重大行政执法合法合规。强化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素质。

(二)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依托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维度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规范劳动用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通过书面审查、日常巡视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严肃查处拖欠工资、就业歧视、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持续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使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2022年1月10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