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6-28 10:21 字体:[]

根据要求,现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2021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攻坚克难,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深入推进各项考核指标任务落实。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完成增速8%左右、收入37404元左右。全力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预计至12月底,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为113.35元,排全省第6位。我市没有农民工工资欠薪清理减分相关情况。二是深入推进就业创业服务提升。全市统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15万人次,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0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4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累计服务实名制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13306人,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400人;累计引导、支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5.67万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7122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31人。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3亿元,扶持创业1289人,带动就业3290人。三是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改革。预计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全年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3.31万人、24.46万人、33.3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5.65%,比2020年提升了0.36个百分点。四是深入推进人才人事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40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09人。五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全省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安排,全市共排查上报352个欠薪项目,已按照省统一部署分三个阶段完成清欠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案件3285件,共结案3314件(含上期未结案件数),其中仲裁结案2082件,调解结案1232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创业形势依然严峻。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需求变化,就业结构性矛盾和人力资源供求总量矛盾增加,就业形势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就业促进难度加大。同时,受文化程度、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劳动力就业面相对较窄,市场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性不强。二是社会保险征缴扩面仍有不足。部分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由于流动性大,维权观念淡薄,兼之相对发达地区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较低,导致参保积极性不高,征缴扩面难度大。同时,受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个人收入减少,缴费负担偏重,导致征缴扩面更加困难。三是根治欠薪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作用仍没有全面发挥,欠薪问题仍然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停业(倒闭)导致历史性欠薪问题解决困难,信访风险隐患较大。

2022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奋力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是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全力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2022完成增速7%左右、收入40022元左右。二是奋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力争2022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三是奋力推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2.9万人、24.15万人、33.15万人。四是奋力推动实现人才大汇聚。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乡村振兴、“四新”“四化”,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人才,力争2022年引进各类人才300人以上五是奋力构建更加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和仲裁制度,大力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工作,力争“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使用率达到100%。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实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等制度,加强日常监察和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常态化打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制度化、法制化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